眾所周知,鐵路資源是屬于稀缺資源,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,它是一種國家的戰略資源。因此,也就造就了,這個資源并非是我們輕易可以借助的。而貨運汽車,雖然在Z初期的時候,也是大量地作為軍用資源,但是,隨著后期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,很快就放開了,成為了關系國計民生的一個重要的物流運輸工具,而且,其購置成本相比較而言(海運、空運、鐵運),更少一些,進入門檻也低。鐵路貨運早在十年前,甚至更早一些的時候,就開始把部分線路有條件放開,承擔一些物流運輸的功能,主要運輸的貨物是大宗類的,比如煤、礦石粉、有色金屬等等。但是,受時效慢的限制,快遞企業很少愿意將貨物通過鐵路運輸來完成。
2014 年8 月,鐵路部門正式推出京-滬、京-廣、滬-深3 對6 列電商班列,由順豐、申通、京東共同租用其車廂運送快件。京東在“京-滬”和“京-廣”班列上各租用了一節車廂,探索鐵路干線運輸是否適合自建物流體系。其主要功能之一是進行跨區域倉庫間的補貨。到2018年8月時,京東電商班列只運營京-滬線路。與京東不同的是,申通早已放棄了運營電商班列。僅半年時間,申通便終止了與鐵路部門的合作。在申通退出,京東等企業探求合作模式時,順豐等企業積極升級與鐵路部門的合作——利用高鐵送快件。